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
学校主页 | English

中心新闻

中心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公众开放日圆满落幕

发布日期:2022-05-26    作者:     来源:     点击:

(通讯员 梁又元 王珂)“机械手真的能抓取这么小的蜗牛蛋吗?”“黑色‘墨水’怎么变成了时钟数字?”“冻住的小金鱼还能复活吗?”“小磁铁怎么画笑脸?”“小火车为什么可以漂起来?”……在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公众开放日的活动现场,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们一边观摩强磁场科普实验、一边提问,场面热闹非凡。

精心布置,为公众奉献“科普大餐”

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的科普育人功能,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好奇心,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5月21日,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面向中小学生及家长举办了一场内容丰富的“科普盛宴”,现场展示了中心研究生的科普创新作品。

为了办好这次活动,中心高度重视、精心筹备,研究生会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设计海报,并向校内多个院系发布活动内容;根据活动场地,设计科普印章收集任务,并在签到处安排摄影大赛作品展;招募多名志愿者,由研究生讲解团统一培训,带领参观实验室;不断优化现场实验展示,活动前一天仍在紧张调试,让作品能够完美呈现。

活动现场,中心师生以饱满的热情,分批次迎接了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物理学院、光电学院、引力中心及附属中学、小学等多个院系和单位的240余名参观者,他们中既有专业领域的教授学者,又有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学生。

IMG_7296

在中心师生的带领下,大家踊跃参与,有的驻足观摩科普作品,不时与现场讲解的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有的穿梭在不同展区,收集各种科普印章。有奖竞猜环节,小朋友们纷纷举手抢答,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有奖竞猜环节

除了现场参观体验,本次活动还通过线上方式展示了所有科普创新作品,让更多人“云游”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走进强磁场科学世界。

寓教于乐,展示强磁场“神奇魔法”

本次展示的9个作品,全部由中心研究生自主设计并亲手制作完成,前后历时半年,既蕴含了强磁场相关的科学知识,又具有非常好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参观者的广泛兴趣。

——“冻鱼”复活。小金鱼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温度下被瞬间冷冻,当放入常温水中,小金鱼又再次复活,让大家惊叹不已,也成为了现场最具吸引力的作品。

——磁流体时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机械或者电子时钟,磁流体时钟用到了一种先进磁性材料——磁流体,通过控制它,可以让时间数字灵活流动、任意变化。利用这一原理,小朋友们现场拿起小磁铁画起笑脸,非常开心。

——磁控软体机器人。在磁场驱动下,机器人抓手像是抓娃娃机一样,成功传递了米粒大小的蜗牛蛋,赢得了小朋友们的阵阵掌声。

——手摇发电机。小朋友们动手转动轮轴,电灯泡就亮了起来,他们也从中了解到电的产生原理。

——旋转的“哥伦布蛋”。一颗金属蛋——“哥伦布蛋”,在通电后,像陀螺一样飞速旋转,然后立了起来。

——胶带显色偏振实验。利用了光的偏振特性,一颗五角星在白光手电筒的照射下,不同区域会产生不同的颜色,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不同的形状,领略五彩缤纷的光。

——双轨电磁车。利用课本里的电磁学原理,将生活中常见的线圈、电池和磁铁组合,就完成了一套双轨电磁车简单模型。小朋友拿起电池做成的小汽车,将它放在管道上就可以动起来,觉得十分有趣。

——特斯拉线圈“隔空发电”。小朋友手拿一个灯泡,当靠近一个特斯拉线圈时,在没有任何线路连接的情况下,灯泡瞬间被点亮,当离开线圈附近后,灯泡又灭了。

——磁悬浮列车。将铝板放在几个线圈组成的装置上,通电后,铝板瞬间就悬浮起来,这就是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9个作品,每一个都通俗易懂,趣味盎然,就像是上演了一场关于强磁场科学知识的“魔法”秀,为大家打开了科学的神秘大门。

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收获颇丰,通过零距离参观与体验,对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希望中心今后能多举办类似的科普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进科学,感受科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