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
学校主页 | English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王振兴副教授在异核双金属自由基上合作研究获重要进展

发布日期:2017-08-30    作者:     来源:     点击:

(通讯员 韩小涛 胡浩)2017年8月30日,美国化学会旗舰杂志《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正式刊发了题为“作为功能材料前驱体的半夹心金属羰基配合物:从近红外染料到单分子磁体”(Half-Sandwich Metal Carbonyl Complexesas Precursors to Functional Materials: From a Near-Infrared Absorbing Dye to a Single-Molecule Magnet)的论文。该成果由我校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王振兴副教授与南京大学的王新平教授、宋友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Philip P. Power教授等合作完成,王新平教授、宋友教授、王振兴副教授以及Philip P. Power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中心欧阳钟文教授、博士生尹磊参与了相关工作。

16326

半夹心金属羰基配合物是一种众所周知的金属有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能够提供17电子的自由基阳离子,反应活性远高于18电子前驱体,对当量化学反应和催化转变的研究至关重要,在有机合成和金属有机化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中,双原子半夹心金属羰基配合物是研究金属蛋白和金属基功能材料中金属-金属化学键的关键材料,目前还未出现含有金属-金属半化学键的异核双金属自由基的报道。为此,王振兴副教授所在的电子自旋共振(简称ESR)团队和合作者们定向合成了Cr-Co异核双金属化合物和Cr-Cr同核双金属化合物,运用晶体学、光学、磁测量学、强磁场ESR等多种手段,对其氧化处理后的物质形态及性质等进行了表征分析与研究。研究发现,经过脱电子氧化,Cr-Co异核双金属化合物转变为一个异核双金属自由基,该异核双金属自由基有一个长且弱的Cr-Co键(键级是0.278),含有独特的金属-金属半化学键,其近红外吸收带远低于已报道的双核金属羰基配合物。同时,另一个Cr-Cr同核双金属化合物在脱电子氧化后出现一种分解产物,这种分解产物的晶体在戊烷中发生了单晶到单晶的转换,变成了一种新晶体,这种新晶体展现出了明显的单分子磁体性质。该项研究首次报道了含有金属-金属半化学键的异核双金属自由基,为金属羰基配合物氧化处理制备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新材料提供了有效途径。

据了解,此次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的研究成果,是强磁场中心ESR研究团队近期在《化学科学》(Chemical Science)、《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论文后的又一重要成果。这些成果是ESR团队围绕分子基磁性材料开展的系列研究,揭示了分子基磁性材料的相关磁特性以及物理化学变化,拓展了人们对该类材料的认识,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论文链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7b06795